手足口病是哪种病毒

文章目录

一、手足口病是哪种病毒
二、手足口病的家庭治疗
三、手足口病的饮食

手足口病是哪种病毒

1、手足口病是哪种病毒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可由多种的肠道病毒引致,常见于夏天及初秋时分。此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注意卫生,注意清洁可预防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2.1、手足口病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所以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密集的地方一旦有人发病,则很容易传染。实际上,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大多数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而儿童则因为免疫能力尚不完善,容易被传染,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2.2、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病毒的水源也可以经水传播。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2.3、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EV71病毒可以侵害神经系统,造成一系列的重症表现。出现神经性病毒反应。若患者体质较弱,可能导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可能会发展得很快。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没什么反应,过两个小时以后很快识别,口吐粉红色唾液,说明已经水肿了。对儿童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呼吸循环系统衰竭。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手足口病的家庭治疗

1、通过紫外线杀灭病菌:手足口病这种畸变的病毒对紫外线是非常敏感的,家长可以在天气好,阳光充足的时候,多晒一下孩子的衣物,被褥等物品,以便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这种疾病的病毒,一定要注意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不然很难达到杀菌的效果。

2、通过高温沸水杀灭病毒:再说如果变这种疾病的高发季节,或是孩子已经患上这种疾病之后,家长应该及时的对孩子的碗筷,餐具或是一些孩子经常会玩的玩具等,积极地进行高温消毒,最好能够做到每天进行一次,每次用沸水煮15分钟以上。

3、饮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好的饮食方法,也能我帮助我们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对于手足口病患者也不例外,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的食物,或是比较清凉的水果,多让孩子喝水,避免刺激孩子口腔内的溃疡。

手足口病的饮食

1、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2、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3、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标签: 口病 手足 病毒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jk.hahacn.com/bingyin/86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