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医药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西药不同,行业中的很多要素难以量化,仅用法律来硬约束就略显力不从心。 据医药招商网小编了解,近年来,中药材收购价格不断上涨,不少群众对未成熟的中药材提前“采青”,造成野生药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更重要的是,提前“采青”的中药材,药用有效成分达不到国家药典标准,很难保证临床疗效。 像这样的情况就很难用法律来界定,因为它不像农药残留等问题可以量化,欠的只是一个火候,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更需要人心这杆秤来衡量了。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一个“仁”字,曾经是人们对中国医者的高度评价,也是千百年来中国医者秉持的坚定信念,更是这个行业得以传承发扬的基础。 但是,近年来,随着逐利思想的蔓延,这个行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进而曝出种种问题,最终让整个行业深受其害。例如,从2011年5月起,中药被欧盟市场封杀。 仔细研究中国传统医药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发现,固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法律的缺失息息相关,但更与这个行业曾经尊崇的“仁心”缺失有关。 今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广东、安徽、甘肃、四川4省份中药饮片进行抽样检验,结果显示红花、延胡索、西红花3个品种共22批存在染色问题。药厂有的是调颜色,有的是调新鲜度,主要是为了卖相好看。至于农药残留问题,则更为普遍,甚至像同仁堂、云南白药等百年老字号也都屡屡因此登上问题榜。 以上问题的屡屡发生,让中国传统医药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让人痛心。说到底,根源就在于逐金成为风潮,救死扶伤渐被遗忘。 再完备的法律也有漏洞,仅有一部《中医药法》难以拯救中医药,只有仁心的回归,才能让这个古老的行当重新焕发生机,仁心是中医药的魂。 |
中国传统医药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