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卡在骨盆下不来,医生一把推回挽救母子两条命
年轻女性,二胎,分娩过程中孩子迟迟下不来。产科医生诊断,随时可能发生子宫破裂。一旦发生子宫破裂,大人、孩子都可能保不住。紧要关头,产科医生力劝产妇家属剖宫产。
那个时候,产妇已经很虚弱,甚至无法做出任何决定。就这样,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剖宫产抢救在手术室上演。
当天,负责值班的是麻醉科的孙医生。接到手术通知的那一刻,他以几乎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进手术室术间。
在电脑上,他迅速掌握着这台剖宫产的更多信息。与此同时,手机也直接连线产科医生。
当得知母子都有危险之后,他加快了麻醉准备的步骤。同时,详细准备了抢救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物品和药品。
尽管很急,但也不能图省事而全麻了之。因为,全麻之后的孩子可能存在呼吸抑制,甚至孩子可能会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这样一来,即便平安了,但家里无故多出去很多经济负担。于是,孙医生决定先尝试椎管内麻醉。假设椎管内麻醉无法实施或者效果不好,再改全麻也算努力过了。
几分钟时间内,护士风驰电掣的将产妇推进手术室。身后,产科医生、助产士也跟着跑了进来。
为了节省时间,过床的时候就让产妇侧身了。
巡回护士知道情况紧急,帮着孙医生摆体位,以便孙医生空出手来做麻醉准备。
一边消毒、一边进行三方核对。核对结束,装满局麻药的注射器刺进了产妇的皮下。
穿刺置管过程是没办法加速的。因为,宁可慢一秒,也要保证麻醉安全和有效。一旦重新实施麻醉,则更浪费时间。
都是老麻醉医生了,这个穿刺难不倒他。也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穿刺针已经到达目标层次。
注入麻醉药后,迅速将产妇翻回来。同时,示意产科医生赶快刷手上台。
由于知道孩子卡在骨盆下不来,一名产科医生戴好手套之后站在产妇两腿之间负责推孩子。
几分钟后,子宫打开了。台上一声“推”,台下早已“埋”在手术巾下面的那名产科医生开始努力推着已经下去的孩子头部。
万幸的是,孩子很快回到子宫内。紧接着,产科医生一把就把孩子“捞”了出来。同时,大喊:准备接孩子。
这个接孩子,可不是伸手接的意思,更多的是要大家准备好抢救的各种手段。
万幸的是,孩子出来的时候评分很好,这让大家揪着的心可算落了地。
再看看早已虚弱无力的产妇,也许是累了,似乎有一些鼾声,又或许是孙医生给的镇静药起效了。
风平浪静之后,孙医生将随时准备抢救孩子的喉镜、气管导管等物品收了起来。“平静的”监护仪,却让他不禁打了个冷战:如果产妇子宫破裂了,有可能就是两条生命!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