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院肺癌研究团队最新成果:磨玻璃型肺癌手术可以选择时机

央广网上海5月31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研究团队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在术前用高分辨CT对磨玻璃肺腺癌“细分”,对癌细胞浸润肌体程度进行判断,预估患者疗效,率先提出“治愈窗口期”的全新概念,给予每个患者个体化手术方案和治疗时机。

近日,在全球胸外科学界最顶尖的学术团体——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第102届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分享一系列重磅临床研究成果和理念。

诊断“组合拳” 摸清磨玻璃型肺腺癌特点

陈海泉介绍,他所领衔的肿瘤医院肺癌研究团队始终致力于磨玻璃肺结节的精准分类和个体化治疗。随着CT筛查普及,磨玻璃型的肺腺癌占了中国筛查发现肺癌的70%—95%。

研究表明:不同浸润程度的磨玻璃型肺腺癌具有完全不同的预后。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接近100%。“但仍有12%的1A期浸润性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会在5年内复发转移。”陈海泉团队针对这一问题,联合国内三家研究单位开展一项前瞻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该研究在术前运用高分辨CT联合靶病灶的诊断“组合拳”,对磨玻璃肺腺癌患者病灶浸润程度进行判断,从而指导临床开展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手术时间。

研究共纳入620例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患者。研究结果发现:胸部高分率CT在诊断磨玻璃型肺腺癌病理浸润程度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2.7%和83.1%。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胸部高分率CT在预测≤1cm和>2cm磨玻璃型肺腺癌病理浸润程度中具有较高价值,对于1cm—2cm的磨玻璃型肺腺癌,在判断其病理浸润程度中,术中的冰冻病理检查可能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此项研究是全球首个报道胸部高分辨CT在预测磨玻璃型肺腺癌病理浸润程度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上合理应用胸部高分辨CT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大会上的这项研究报告也得到了全球胸外科领域顶尖专家的高度赞誉。

首提“治愈窗口期” 个体化手术方案亟需推行

研究团队认为,以磨玻璃为特征的肺腺癌变成实性肺癌需要多年时间,且目前已证明它和传统肺癌不同,具有癌细胞呈惰性生长、手术治疗效果好、长期生存等特点。陈海泉呼吁,这就要求每个外科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结节不同特征,来确定手术时间和方案,大众也不要因为一发现磨玻璃肺结节就急于手术。

据悉,在前期运用诊断“组合拳”明确肺腺癌浸润程度之外,陈海泉提出了一个“治愈窗口期”的新概念。

所谓“治愈窗口期”就是,如果肺腺癌在病理性原位腺癌、微创腺癌或放射纯磨玻璃结节和异质性磨玻璃结节的病程任何一个阶段进行切除,纯磨玻璃为特征的肺腺癌5年无复发生存率可达100%。“这就意味着,许多患者不用在首诊时为磨玻璃阶段就急于手术切除,在治愈窗口期的时间段,选择任何一个时间点手术都是可以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是不会受到影响。”陈海泉说。

标签: 肺癌 肿瘤医院 时机 手术 成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jk.hahacn.com/jibingzixun/95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