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3月29日晚间,长春高新(000661.SZ)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27亿元,同比增长17.50%;归母净利润41.40亿元,同比增长10.18%;扣非净利润41.18亿元,同比增长10.06%;基本每股收益10.29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
2022年,长春高新净利润和营收增速进一步下滑,2019年-2022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6.36%、71.64%、23.33%、10.18%,营收增速分别为37.19%、16.31%、25.30%、17.50%。
长春高新素有“东北药茅”之称,主营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有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华康药业、高新地产四家控股子公司。一直以来,金赛药业都在扮演着重要的“业绩奶牛”角色,金赛药业的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长春高新的业绩。
子公司金赛药业的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主要为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水针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水针剂)。其中,水针是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的主要收入来源,销售额占比约70%-80%,长效其次,占比在12%-13%之间,粉针占比最小,在8%-9%之间。
2019-2021年,金赛药业对长春高新净利润贡献度分别为87.77%、90.58%、98.06%。2022年前三季度,金赛药业实现78.20亿元,净利润34.70亿元,相当于长春高新同期营收的81%,同期净利润的100.14%。
2021年以来,长春高新一直笼罩在集采阴影之下,长春高新股价也多次被“吓崩”。
2021年5月19日,网上突然流传一份关于广东联盟集采的文件,其中就包括了生长激素集采,长春高新应声跌停。
2021年8月4日,新华社发文《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指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风险。次日,长春高新以跌停价开盘,并以跌停价收盘。
2022年1月下旬,市场有传闻称生长激素被纳入广东10省联盟集采,水针和粉针一样降价约70%。2022年1月19日,长春高新在开盘一小时后闪崩跌停,四个交易日累计跌超32%。
2022年3月10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网站发布集采拟中选结果,拟中选粉针中,长春高新拟中选价格降幅最高,达到52%左右。
2022年8月17日,浙江省药械采购中心对外发布《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第三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8月18日,网上传闻称此次集采将分化药和生物药两组,其中生物药包含人生长激素。2022年8月18日,长春高新临近尾盘跌停,并在次日继续跌停。
2022年9月初,福建省保障局发布的《福建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显示,长春高新两款生长激素产品(粉针)被纳入其中。
2023年3月17日,长春高新股价再度闪崩,大跌9.99%,3月17日、3月20日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4.69%。大跌原因尚且不明,对于关于公司产品被纳入新的集采、海外竞品降价、财报数据提前泄露等传言,长春高新方面都予以否认。
虽然水针目前仍未被纳入集采,但从长远来看,长春高新必须寻找新出路。去年8月调研中,公司曾指出,要打破品种单一局面,逐渐将产品结构向多产品线、多赛道的产品结构进行转变。例如金赛药业未来将向儿科、女性健康、抗衰老等多领域多产品线进行布局;百克生物除了目前现有的品种之外,未来也要向成人疫苗领域进行积累;华康药业未来向中成药、泌尿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儿童药方面进行综合布局。基于此,公司拓展了研发布局。2022年前三季度,长春高新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4.04%,主要用于金赛药业的研发工作。
不过目前来看,长春高新布局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尚未显现,公司高度依赖生长素的风险尚难以化解。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