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山东慢病患者保驾护航——山东络病年会在济南举行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疾病早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杀手”。

为进一步提高山东地区心脑血管病的管理水平,推进中医络病理论原创成果转化在临床中的发展和应用。4月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办的“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年会暨心脑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薛一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以岭教授,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中西医结合指导处贾青顺处长,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可建校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邓华亮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徐云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邹云增教授等省内外800余位专家学者亲临会场,围绕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就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通络药物干预心脑血管病的重大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现场

在开幕式上,贾青顺处长指出,作为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络病理论基于临床开展创新药物研发,实现产学研高效转化,先后获得6项国家科技奖励,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李可建校长表示,近十多年来,吴以岭院士带领团队,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面开展通络治疗微血管病变系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国际医学界临床重大难题。邓华亮院长介绍,吴以岭院士及其研究团队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首次系统构建了“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先后出版《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为络病学科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络病理论为微血管病变防治提供治疗突破口

吴以岭院士

微血管病变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围绕微血管病变这一临床难题,吴以岭院士带领团队首次系统构建了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提出的“孙络-微血管”理论,为微血管病变中西医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

系列研究证实,以络病理论脉络学说为指导研发而成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等通络药物具有改善微血管血流灌注、保护组织细胞、改善脏器功能等作用,研究揭示了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

在临床研究方面,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国际心血管领域四大临床挑战贡献了关键解决方案:通心络胶囊解决了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临床难题;参松养心胶囊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提供了新药物,填补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药物治疗的空白;芪苈强心胶囊明显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疗效。

 2020年1月,“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

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评价:该(脉络学说)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通心络“三重保护”开启稳定性冠心病治疗新征程

卜培莉教授

稳定性冠心病一般包括3种情况,即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卜培莉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心绞痛严重程度)、验前概率及必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预后的评价来进行诊疗决策至关重要。

“缓解症状和预防心血管事件是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两个主要目的。”卜培莉教授介绍,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及曲美他嗪/尼可地尔等其他药物。改善预后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调脂治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配合西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患者的全身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卜培莉教授介绍,络病理论指导下的通心络胶囊,具有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缺血组织保护三重作用,可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易损斑块、解除血管痉挛、保护微小血管,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牵头开展的临床研究(CAPITAL研究)显示,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中,在现代常规抗A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IMT逆转率高于对照组18.5%),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首发作时间,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5%,且安全性良好。

首部通络药物脑血管病专家建议,服务临床规范应用

王翠兰教授

通心络胶囊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翠兰教授介绍,为了使神经科医生能够更充分了解和规范使用通心络胶囊,上海卒中学会和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共同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起草编撰了《通心络胶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王翠兰教授介绍,《专家建议》对通心络胶囊组分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心血管疾病中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动脉粥样硬化:应用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情况,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Ⅱa级推荐,A级证据);

②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能降低其长期脑血管事件复发率(Ⅱb级推荐,B级证据);

③心血管疾病:通心络胶囊可以在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急性冠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联用,在临床中对二级预防可能有效(Ⅱa级推荐,B级证据);

④临床应用安全性:通心络胶囊治疗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独使用化学药物,各类型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总体来讲安全性可接受,用于临床治疗安全(Ⅱa级推荐,B级证据)。

四大创新点,通络干预揭示心律失常防治机制

宋尚明教授

“通络干预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等逆转心肌梗死(MI)后的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可有效防治MI后心律失常。”报告中,山东省立医院宋尚明教授介绍了参松养心胶囊干预心律失常系列研究的四大创新点。

创新点一:参松养心可保护微血管结构与功能。

创新点二:参松养心可逆转结构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创新点三:参松养心可逆转电重构,抑制心律失常。

创新点四:参松养心可调控神经重构。

在临床研究方面,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牵头完成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显示,在慢性心衰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可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室性早搏,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降低24h室性早搏次数,提高24h室性早搏下降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牵头完成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降低室性早搏次数(P<0.001),提高心率6.25次/分(P<0.001)

抑制心肌重构,通络干预有效治疗慢性心衰

邹云增教授

心肌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也是促进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应力负荷增加是心肌重构的始发因素。并且很多心血管疾病与机械应力负荷增加关系密切,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瓣膜反流、心肌梗死等。”邹云增教授介绍,机械应力负荷主要包括压力超负荷和容量超负荷,二者通过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了不同的心脏重构表型。

针对高血压这一主要因素,邹云增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芪苈强心胶囊对高血压所致心肌重构影响的基础研究。结果显示,芪苈强心可以明显抑制心肌肥厚,这就提示了芪苈强心有可能对机械应力负荷导致的心肌重构有效。进一步探索发现,芪苈强心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表达,这提示了芪苈强心有可能对主动脉瓣反流导致的心肌重构有效。这项研究于2012年发表在国际期刊《心血管药理学杂志》(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lcology)。

邹云增教授团队在大型动物(小型猪)主动脉瓣/二尖瓣返流心肌重构/心力衰竭的模型中开展了早期使用奥美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芪苈强心胶囊三种药物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三种药物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指数(LVFS)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血液流动力学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使用三种药物后,心脏均明显缩小,血清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这提示,奥美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芪苈强心胶囊三种药物在不影响血压的情况下,对瓣膜反流导致的心肌重构有明显的作用。

结语

薛一涛主委

“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历经15年,一直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中医药学术传承、中医药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普及等为着力点,全面开创学会建设,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大会主席薛一涛教授表示,学会在一大批致力于络病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下发展迅速,先后成立了14个络病分会,依托省级和地级学会为平台,充分开展学术活动交流,积极推动和促进山东省络病学科的稳步发展。

本次大会同步设立多个视频直播分会场,八千余名医学学者在线收看大会盛况。会议充分展示了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系列通络药物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防治中的确切疗效及重大研究成果。为提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整体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推进健康山东建设贡献了更多中医力量。

标签: 山东 济南 保驾 护航 病患者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jk.hahacn.com/jibingzixun/97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