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特稿·科技与新知】为何鲸鲨在海下2000米照样“看得清”?

【新华社微特稿】即使在2000多米深的漆黑海中,鲸鲨依然能像在浅海一样“看得清”。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一处基因变异使这种现存最大鱼类有这个本领,而如果人类发生同样的基因变异,却会令人患上先天性夜盲症。

据日本共同社9日报道,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大阪公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变异使鲸鲨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红质能够敏锐感知海水温度变化。随着海水深度增加、水温下降,这种视色素会被激活,使鲸鲨感知蓝光——唯一可以抵达海洋深处的光。相关研究报告3月21日刊载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

研究人员说,人类如果发生同样的基因变异,其视网膜中的视紫红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会降低,会因此患上先天性夜盲症,在光线昏暗环境下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见东西。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学术期刊《科学》报道,鲸鲨是已知唯一一种视网膜中有视紫红质且可在海洋不同深度游弋的鲨鱼。这种对蓝光敏感的视色素在浅海中会妨碍鱼类看到其他颜色的光,而鲸鲨并没有受到影响。先前研究显示,虎纹猫鲨视网膜中有类似视色素,但是这种小型鲨鱼只活跃于深海。

科研人员尚不清楚鲸鲨为何时而潜到深海,毕竟那里缺乏它们的食物。研究者推测,鲸鲨这样做是出于求偶需要。

《科学》报道说,鲸鲨体长可达18米,体重堪比两头大象。(完)(欧飒)

标签: 鲸鲨 海下 特稿 新知 照样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jk.hahacn.com/jibingzixun/97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