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
公报中提到,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20世纪40年代的3000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疟疾用药历史
疟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疟疾”作为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肘后备急方》将青蒿作为治疗疟疾的要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我国科学研究者屠呦呦与她领导的团队便从中医古籍中汲取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疟疾的危害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按蚊叮咬或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继而发病。
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因此民间有时俗称为“打摆子”。当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酱油色尿、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还有一种疟疾类型称为脑型疟,是恶性疟的严重类型,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情非常凶险。
疟疾用药档案
在疟疾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青蒿素也是其中的一种。此外,抗疟药还包括喹啉衍生物、抗叶酸类药物等,以下简要介绍其原理。
1.青蒿素类。其抗疟作用属于氧化性机制,通过抑制疟原虫蛋白活性从而导致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发挥抗疟作用。
2.喹啉类。奎宁主要作用于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氯奎可以破坏和溶解疟原虫的细胞膜,引起疟原虫裂解。
3.抗叶酸类药物。通过阻碍疟原虫的四氢叶酸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疟的效果。
疟疾的预防
虽然我国已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但随着国际间的交流运输,仍有一些由境外疟疾流行地区流入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
目前针对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手段进行预防: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健全疫情报告,根治疟疾患者及带疟原虫者;消灭按蚊,防止被按蚊叮咬;疟疾疫苗接种与药物干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丰俊,张丽,夏志贵,肖宁.中国消除疟疾:重要里程碑意义及消除后的挑战[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04:421-428.
2.王敬军.疟疾快速免疫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21,06:669-670.
3.姜德友,毛雪莹,陈天玺,韩洁茹,乔羽.疟疾证治源流考[J].北京中医药,2020,08:842-846.
4.汤雨晴,郑维义.抗疟疾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9,08:961-966.
5.吴芷静,魏子巍,李娇,鲍丽,段萍,姜宁.抗疟疾药物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20,03: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