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普】当肿瘤撞上高血压,听听“人民”专家怎么说|世界高血压日

“世界高血压日”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在我国高血压具有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

世界高血压联盟于从2006年开始,把每年的5月17日设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很多人觉得肿瘤怎么会和高血压相关?

实际上,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的 5 大危险因素包括:高体重指数(BMI)、不健康饮食、低运动量、吸烟、饮酒,而这些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图1)。而且,高血压本身可能也是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参与肿瘤的发生,降压药物对肿瘤亦可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接受激素治疗、紧张焦虑、压力反射调节受损等,肿瘤患者亦是高血压的易患群体(图2)。而高血压可导致抗肿瘤治疗中断,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使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此外,生长激素瘤、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酮增多症等内分泌肿瘤尽管患病率很低(约2%),但其更具迷惑性和复杂性,很多患者的血压往往很难控制。

图1  WHO肿瘤五大危险因素

图2  肿瘤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

01

抗肿瘤治疗前,如何进行高血压的管理?

进行标准化血压测量。

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10%或有其他高危合并症,则血压≥130/80 mmHg时开始降压治疗;否则血压≥140/90 mmHg时开始降压治疗。

开始治疗后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

评估继发性高血压风险。

在启动抗肿瘤治疗前优化血压控制。

02

抗肿瘤治疗中,如何进行高血压的管理?

密切监测血压并适时调整用药。

一线用药与一般人群相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噻嗪类药物或噻嗪类利尿剂)。

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合并疾病(如糖尿病、蛋白尿)。

疼痛和焦虑的管理。

03

抗肿瘤治疗后,如何进行高血压的管理?

刚刚停用抗肿瘤药物时,需及时减少降压治疗以避免发生低血压。

与一般人群相比,肿瘤患者需更密切地监测抗肿瘤药物相关高血压和相关靶器官损害的发展(12导联心电图、心脏成像、肌酸酐、胱抑素C、尿液分析)。

04

对于内分泌肿瘤患者,如何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对于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垂体瘤等内分泌肿瘤患者,通过进行血尿儿茶酚胺、高血压两项、皮质醇、ACTH、生长激素等的检测,以及肾上腺超声/CT、垂体核磁等完成血压增高相关的原因排查。

明确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垂体瘤等内分泌肿瘤的病因后,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05

恶性肿瘤患者血压管理流程

目前对于肿瘤相关高血压进行专业诊治的需求越来越大。鉴于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开设肿瘤相关高血压专业门诊,由我院高血压科高年资医生组成,对于合并肿瘤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管理,对于内分泌肿瘤患者血压增高的原因进行排查并给予恰当的诊治。

肿瘤相关高血压门诊会给您提供如下帮助:

合并肿瘤患者的日常血压管理。

合并肿瘤患者进行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的血压管理。

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垂体瘤等内分泌肿瘤患者血压增高的原因排查及治疗。

就诊攻略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挂号选择:高血压科→专病门诊→肿瘤相关高血压门诊

出诊地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楼2层高血压科268诊室

来源 | 高血压科

 编辑 | 师雨

 声明 |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号:rmyy 1918)

标签: 高血压 人民 科普 肿瘤 听听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jk.hahacn.com/jibingzixun/99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