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立秋说: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是蝉的一种,有黄绿斑点、翅透明。雄蝉有发声器,夏末秋出时在树上鸣叫。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又称交秋,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宋时立 |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饮食习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