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新闻动态:张贵生是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研一学生,去年下半年,他领衔的六人课题小组把调研城管与小贩的三万字报告投书给长沙市市长胡衡华,获得了批示。而在前年4月,他们曾将首份调研报告寄平信给习近平,并收到了国家信访局的回信。 他对小贩和城管的关注起于2011年一则城管与小贩互相下跪的新闻,而就在十天前,杭州小贩为逃城管急忙驾车,不小心碾死儿子,这令他唏嘘不已。 冲突不停,调研不止。“还是想把这个调研做下去,希望推动问题解决,哪怕一点。”他告诉记者。 退回至2012年3月,当时大二的张贵生和几个同学组建了中南大学“城管与小贩”研究小组,但他们头一回去湖南一座县城调研城管与小贩问题时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当时他们把自以为尖锐的问题逐一抛给县城里的城管们:你认为当城管是一件很威风的事情吗?怎么看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城管管理的动力是不是来自罚款等利益考虑? 张贵生向记者回忆说,“对方本来接待我们还挺高兴,一下子脸色就不对了,他们说我们的提问过分幼稚,甚至有失公允,于是对一些问题未予置评。” 他坦承自己预先有了价值判断,认为城管是暴力的执法单位,不科学,不合法规,他们有利益考量,所有的错都是城管的问题,对城管有种责备的心态。同情小贩,内心想维护小贩的利益。 然而,在小贩那一边,这些学生也并未因此受待见。“他们觉得我们做这些没有意义,无助于他们改善生存环境,也争取不了利益,说不定还耽误生意。”张贵生说。 自此,他和团队成员们意识到,无论对城管还是小贩,他们的理解都有偏差。 张贵生和伙伴们认为,城管是制度性悲剧,除了遵照政策法规、考评细则,基本没有自主的空间,而小贩的核心问题则是身份需要合法化。 对话张贵生: 记者:你们的调研团队有多少人,由哪些人构成? 张贵生:除了我和张超师兄外,还有四位本科的学生:唐玲、谷钧仁、马洁、方志磊,还获得了曹渝学长的帮助。我和师兄会在写报告时多出力,其他调研过程是统一行动的。 记者:起初怎么会关注城管和小贩的问题? 张贵生:我2010年9月进了中南大学读大一,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当时城管暴力执法,小贩暴力抗法,全国各地隔三差五就有这样的新闻。 记者:为什么最早会选择县城的城管和小贩作为调研样本? 张贵生:县城的斗争更恶劣,冲突也更激烈。 其实最早只想调研县城,后来还是又做了长沙市的调研。我们也因此把两地的角色生态做了对比,一是小贩的构成不同,城市里的小贩多是外来移民、流动人口,反而比较守规矩,而县城里的小贩多是当地农民,在熟人社会里表现比较野蛮;二是城管的治理差别,城市里的城管相对顾及形象,治理方式科学,而县城里的则倾向以恶对恶;三是执法环境的差异,对县城的舆论监督比不上城市。 调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市民、城管、小贩的问卷调查,另一部分是对一些问卷中所获典型案例的深度访谈。 |
长沙大学生三年调研城管小贩:希望推动问题解决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