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说明书

养生之道网导读:扑热息痛说明书详解!扑热息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与阿司匹林的功效相似,用于感冒、牙痛等症。但其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那么,扑热息痛有哪些药用说明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药品名称】

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的别名】

百服宁、泰诺林、退热净。

【扑热息痛的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本品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

【扑热息痛的用法用量】

1、0.5~***,每天3~4次。

2、儿童用量:6~12岁,每次口服***~***,每天3~4次。6岁以下儿童不使用。

3、成人和儿童也可使用栓剂。

【扑热息痛的药理作用】

扑热息痛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是非那西丁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其镇痛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包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其阻断痛觉神经末梢冲动的作用,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使痛觉受体敏感的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合成有关。

扑热息痛可通过影响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可能与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扑热息痛解热作用强,与阿司匹林相仿,且较持久,但镇痛抗炎作用较弱,较低用量时对风湿病无效。这是因为扑热息痛抑制背侧丘脑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作用较强,而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作用弱的缘故。

因此扑热息痛不能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关节炎,但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包括应用抗凝治疗时),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炎等。应用扑热息痛治疗,必要时还须应用其他疗法解除疼痛或发热的原因。阿司匹林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有防止发生白内障的保护性效应。

【扑热息痛的药代动力学】

扑热息痛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体液中分布均匀,口服后0.5~2h可达峰值,作用维持3~4h。约有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量时(血药浓度小于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大量或中毒量与蛋白结合率较高,可达43%。扑热息痛90%~95%在肝脏代谢,约6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其余与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

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t1/2为2~3h,肝功能减退时可延长1~2倍,老年人和新生儿也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扑热息痛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h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在正常情况下,可在肝内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应用扑热息痛过量时因谷胱甘肽贮存被耗竭,此代谢物即与肝细胞大分子结合,从而引起肝坏死。

标签: 扑热息痛 说明书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jk.hahacn.com/yaopinxiangjie/82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