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如何诊断

文章目录

一、手足口病如何诊断
二、手足口病的药物有哪些
三、手足口病的护理

手足口病如何诊断

临床医生结合诊疗手足口病的指南中提到的两点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因此,这就是如何诊断手足口病的两个基本点。

要与皮疹区别开来。皮疹出现的部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典型的四个部位全部出现,也可出现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部位。皮疹的形态多样,但是有与其他疾病不一样的特点。

皮疹多出现于手、足等远端部位的皮肤,尤以拇指多见。也可出现在臀部、躯干和四肢。常集簇出现,有时肉眼不宜识别,需用手抚触才可发现,多无疼痛或痒感。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如黄豆大小,内有混浊液体,液体量很少,一般在5~10天内结硬皮并逐渐消失。

如无严重并发症,一般不留痕迹。可以概括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瘢痕的“四不”。结合以上特点,基层的临床医生很容易作出诊断。

手足口病的药物有哪些

1、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为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为药物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

2、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之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类似。治疗剂量为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D,疗程3~5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研究表明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热退及疱疹消退的时间显着短于利巴韦林。

3、干扰素

干扰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剂量为100万IU肌肉注射,1次/D。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细胞内阻断病毒MRNA的翻译,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来阻止病毒复制,同时也能通过增强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强宿主免疫力。

手足口病的护理

1、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退、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2、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3、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4、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5、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6、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标签: 口病 手足 诊断 如何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jk.hahacn.com/zhiliao/84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