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手足口病发病年龄段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手足足口病病人主要是5岁以下婴幼儿,占全部发病人数的95%左右。 原因主要在于人体在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之后,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所谓“显性感染”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出现了临床症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病了;“隐性感染”则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没有任何的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但是在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粪便中可以检出病毒,也就是说他是带(病)毒者,可以传染给其他人。 手足口传染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是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以1~2岁婴幼儿为主。染上该病后,孩子一般会持续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几天后,手、足、口、屁股等部位会出皮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手足口病虽然没有很严重的危害,它主要侵犯皮肤,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者疱疹等。但是因为手足口病主要的患者是婴幼儿,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且有一定的传染性和爆发性,再加上没有特效的药物,只能对症治疗,这让很多家长紧张不安。 1、溃疡,由于婴幼儿手,足,口,肛周等部位的皮肤粘膜比较薄嫩,所以就很容易造成溃疡,长久的溃疡愈合起来困难。 2、感染,由于胃肠道病毒造成全身的感染,比如感染心肌,引发心肌炎:感染脑或者脑膜,导致脑炎或者脑膜炎:感染肺,引起肺炎,肺水肿。 3、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少数的婴儿,由于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加上感染导致的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危害到生命。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1、目前还没有应用于临床的手足口病疫苗。饭前、便后和外出后,妈妈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贝洗手的,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如果周围有患病宝宝,妈妈不要让宝宝和他接触。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2、如果周围有患病宝宝,妈妈不要让宝宝和他接触。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水杯、小碗、小勺等,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消毒。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物、被褥。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的。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
手足口病发病年龄段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