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搜狐健康,经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主办方)授权发布
编者按:2012年9月15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召开,多位卫生政策研究专家、医药卫生供给方和政府卫生政策决策者,就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制度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以下是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
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科主任孙艳侠孙艳侠(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科主任):社区慢性病发病率高 大部分病人想在社区看病
社区人口慢性病发病率高 建立“慢性病关爱家园”
长桥社区常住人口12万左右,人口特点是老年人多,慢性病发病率高,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有慢性病的知晓率低,因为我们的社区比较偏,动迁和贫困人口比较多。在2008年的时候,针对社区的特点,我们为了落实上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制度,我们做了一个慢性病关爱家园。一共是七个房间,第一个是体检室,第二个是健康讲座和咨询室,还有大厅。接下来是专家的咨询、营养、中医治胃病以及心理咨询室。旨在做六位一体的工作。当时开展的时候非常困难,因为老百姓到社区就是看病开药然后就走,你要做一些健康教育他们基本上不接受。我们推广的时候动了一些脑筋,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在慢性病预防的观念,防治结合的理念方面,我们把这个通过上级一些医院专家的咨询扩大影响,以及我们联合街道和社区卫生积极分子将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工作做了四年半,现在我们社区有6000多个高血压患者经常到我们这里来。糖尿病有2000多,我们定期有三个月做健康档案和健康咨询的到我这里来。病人到我们这里来就像回家一样,他们天气热了到这里来,开点药,量量血压,看看宣传资料,喝喝水。有的时候上午来,下午还来一次,真的觉得非常的维新。
病人是医生的”粉丝“ 所以签约速度快
我们在慢性病关爱家园,我们自己工作人员有7位,有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心理咨询师等等。我们连续为他们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除了健康档案之外,我们还做评估,65岁以上老人的体检,目前我们已经做了4800例的健康体检,通过这些我们再进行健康干预,包括对高危人群做健康的干预。随着慢性病关爱家园的开展,在社区也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我们就把人群逐步的延伸到儿童和妇女。开展妇女乳腺病,常见妇女病的咨询讲座以及保健工作。还请了国妇婴的专家来做定期的咨询门诊,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1100多例,效果良好。随着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工作的开展,我们中心目前签约了1900多户,相当于60%左右,也基本上达到要求。签约之前我们也讨论,以什么为标准来进行签约,一个是画片,一个是根据我们病人、医生的粉丝来签。当时我们考虑达到各自想自己的办法,我们以每个医生的粉丝来签。目前我们病人的签约速度也比较快,病人也比较配合。因为他是我们医生的粉丝,所以一些工作配合的就比较好,签约速度比较快。
健康管理如何与家庭医生结合
最近我们也做了把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结合起来的工作。在慢性病关爱家园健康管理科成立了一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我们有28个家庭医生,轮流的到健康管理科进行一些综合的预约门诊以及健康管理工作。因为有一些病人确实还是需要吃药和看病,我们把医疗咨询和健康管理,包括慢性病防治的工作完成。包括健康档案的建立,身高体重体能的测试,以及一些健康教育工作一起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部分病人想在社区看病 特别是首诊
家庭医生工作我们开展的也是比较积极比较快的。我从临床工作做下来,发现我们的病人确实大部分病人想在社区看,首诊在社区。因为现在二三级医院看病确实很难。家庭医生包括社区全科医生的能力还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事实上可能也是存在全科医生业务能力亟待提高的问题。还有人员的配备,现在家庭医生这项工作推出之后,有的社区有专职的,有的社区是从外面聘的,他可能没有医学背景,做一些文字处理工作,使我们的家庭医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全科医生的工作。还有我们的绩效考核,因为现在我们社区是收支两条线,专家也考虑到这一块,我们有定编定岗的,因为家庭医生专职医务人员的总量是控制的。还有就是转诊,现在我们确实无法做。是不是二三级医院固定给一个社区留一两个、两三个床位的指标,让家庭医生可以为病人向大医院转诊,这样才可以抓住病人。
从我们作为全科医生的角度,我们希望家庭医生和全科医生一定要从业务上把病人抓住,提高业务能力,技术水平,这样才可以提高病人对你的信任度,才可以提高依从性,才可以进一步做到社区首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