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勇:家庭医生制度下社区健康管理理论与思考

原文刊载于搜狐健康,经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主办方)授权发布

编者按:2012年9月15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召开,多位卫生政策研究专家、医药卫生供给方和政府卫生政策决策者,就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制度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以下是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主任鲍勇

  鲍勇(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主任): 家庭医生制度下社区健康管理理论与思考

  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一定要依靠社区健康管理这样一个支柱才可以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从政策方面简单来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从97年到现在走了三大步,第一步是97年提出了六位一体,第二步03年提出两个基本,第三步08年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因为社区当中更多是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需要健康管理。所以长宁区在三四年前就提出要搞健康长宁。

  两轮新医改的成绩

  第一轮新医改的成绩首先是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但是没有应用好,我们需要把健康档案有效利用起来。第二方面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的成绩是第一轮新医改中成绩最大的。到目前为止,中央为每一个人的公共卫生问题支付25块钱,这很不容易。第三是中医药进社区,现在中医药是我们的强项,长宁、黄浦、长桥、斜土中医做得都非常好。

  第二轮新医改又出现了新的走向,提出要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第二方面是看病更方便,第三方面是要降低医药费。

  新医改形势下,健康管理协调发展有哪些模式?

  这是一个理想的模式。我们简称54321。5定,首先我们要定服务人群,就是按照人头付费。医院则是按照病种付费。另外一个是实施策略,这个策略我简单说,今后无论哪一个医院定位都要明确,就是综合性医院要保障老百姓的基本医疗。如果说要高端,就走进民营,不同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联网。第三是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通力协作。第四是真正的双向转诊和服务。现在我们综合性医院还是自负盈亏,我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上海市的综合性医院国家真正补偿的不多。社区医院是收支两条线。在这两个体系下如何实施双转,这个难度很大。第五是共享硬件和软件。上海市如何共享HIS、PACS、LIS、CHS四大系统,我们今后要大力开发这些东西。

  我们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要做好健康管理要依靠这个制度。从国外的实践来看,他们的特点是政府一般主导医疗的,除了美国之外。第二全科医生是健康守门人,第三,真正的双向转诊。

  我们要有追求和目标 什么目标?

  我们上海的目标已经定好了,一个是要使上海老百姓享受两个基本,第二,成为很好的国际的一流的医疗城市。这两个目标,我们怎么走?我想走三步,第一步、夯实基础,真正从社区做起,从老百姓的家里做起。第二是把机制理顺。接下来我们还要经常保持微笑,你不能有难度就不干了,面对困难,我们还要做。另外,要学会分享,跟谁分享?跟北京分享,北京正在做我们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和我们的研究不一样。我们还要乐于助人,帮助中西部的同志们,上海现在做的非常好,但是中西部不行。我们还要保持自己的一颗童心,最后我们要愉快的相处,我们还要有几个真心朋友。愉快就是健康,健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未来。

  社区的4CH8健康模式

  这是最近我在社区里面做的4CH8健康模式,4C是说四个环境,健康档案的建立、档案建立过之后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之后的干预和干预之后的评价,这是4C。我们还要有四个家园,在四个家园当中我们做好健康管理工作。当然还有八个不快,把中心站,我们的居委会以及我们的家庭整个联系在一起形成健康服务网络。

  现在我们正在培养队伍,我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在我们的高校培养,我们更希望在社区培养。最近我们在长宁区和江局一起把全科医生培养成三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我相信我们的全科医生既是有资质的医生,又是三师,这样的医生大家肯定欢迎。因为你需要心理咨询就给你心理咨询,需要营养了他就给你营养,你要健康,他就给你健康,这样的医生大家非常的欢迎。

  最后我想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希望大家共同打造中国医改之路,共同打造中国健康之路。

标签: 管理理论 家庭医生 思考 制度 健康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jk.hahacn.com/xinwendongtai/91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