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其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最为著名,广为传颂,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此处暂不论诗人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何“心有灵犀”会“一点通”呢?这就要从“犀”说起。 诗中“犀”,指犀牛角,犀牛是一种形状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两个或三个角,生活在亚洲或非洲的热带森林中的哺乳动物。《汉书》曾记载:“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又如《战国策·楚策》中称:楚王“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由此可见,在古代犀角的身价已十分昂贵。《山海经》中也有记载有一种犀牛就长有三只角,一角长在头顶上,一角长在额头上,另一角长在鼻子上,其中顶角又叫通天犀,剖开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条白线似的纹理贯通角的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 |
“心有灵犀 ”话犀牛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