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大学增设“心理健康假”,高中也争取?──从真实学生案例,谈谈“比请假更重要的事”

台湾地区部分大学近期通过「心理调适假」相关假别。

Photo Credit:fizkes@Shutterstock

不论是在中小学,抑或是高等教育阶段,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假」视作学生抛出来的一种「讯号」,让周遭的人、校园的专业人员,看见学生们在心理上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帮助。

今(2023)年 2 月,国立成功大学正式新增「心理调适假」假别,提供心理上需要喘息空间的学生,能够暂时休息恢复;国立政治大学也于 3 月 6 日召开的学务会议中,审议并正式通过「心理健康假」一案。

不过,其实国立中山大学、实践大学也都早就通过类似规则,希望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意识,也撕除大众对心理疾病贴上的标签。有趣的是,不光是大专院校,行政院的儿少委员也在去年便抛出高中「心理健康假」的构想,让学生能不附就医证明、在家长与学校知情后请假;该案也已由教育部开始研议。

这样的特殊假别,过去已经在美国实施一段时间,台湾地区的大学则是近期才陆续推出。不过,不少人会质疑:「心理健康假」会不会引起部分学生「随意请假」?这样的措施真的在台湾地区适用、有其必要吗?

本文将访谈过去长期与心理疾病缠斗的学生 Enzo,透过他于发病初期、发病后在校园所遇到的困境,邀请读者一同反思,校园该如何面对心理健康议题。

请假被刁难?高中现场的真实案例

目前就读大一的 Enzo,从国小到高中的成长阶段中一直有创伤的累积,期间也多次因为「心理不适」而在家休息;在他升上高二时,因为一次的情绪爆发,正式被诊断出罹患心理疾病,却在请假时遇上困难。

不光是大专院校,行政院儿少委员也在去年抛出高中「心理健康假」的构想。

图/myboys.me@Shutterstock 

「当时学校在讨论要帮我请事假或病假时,就已经吵过蛮多次了。」Enzo 回忆道,因为在学校的请假办法中,若一学期请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事假,该科成绩便会无法通过,只有病假能够除外;但当时虽然有医师、辅导室老师的支持,认为校方应该以病假处理,负责行政审核的教官室却一再阻挠,认为心理疾病的谘商治疗应该是事假,让 Enzo 苦恼不已。后来是靠着主治医师在诊断证明中,明确指出应该让 Enzo 以病假休养,纷争才告一段落。

Enzo 认为,就他的个人经验来看,学校心理师的谘商专业程度,和自费在校外做的治疗仍有一定落差,这也是为何他必须一次次、花费大笔金钱,到校外接受治疗。但从前述教官室的反应不难发觉,在现今校园中,心理疾病还是受到许多误解。

Enzo 也曾经听见周遭同侪问他:「你成绩好、会运动、长得也不差、家里也过得很舒适,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在学校行政人员方面,更听过同样的刺激性言语,「请假的时候,教官常说不能遇到事情就逃避,要看开一点。叫我不用请假,一切都只是我在钻牛角尖……」

在高中教育现场,校园中还有部分人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以致在请假当下用自以为正确的言语,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造成更多压力。或许这也是为何「心理健康假」制度该尝试推行的原因,如此一来才能透过制度,一步步展现正确观念给校园及社会。

除了增设假别之外,还需要这些资源

其实 Enzo 在国小的心理起伏初期,就曾经请过几次类似「心理健康假」的假别。他分享,当时若遇到不想上学、心情非常不好的时候,他和家长有跟老师协调,可以暂时不到学校上课;如果心情不好是发生在上学期间,老师也会让他先暂时离开课堂,到教室外静着休息。在心理起伏变化的初期,还未到需要看医生的程度,如果学校能提供这样的请假措施,或许就是学生需要的。

然而,当年在国小这么多次的「稍稍休息」,Enzo 却没有获得学校的辅导资源帮助;虽然这已是多年前的情况,不过似乎也呈现部分学校老师可能对于学生发出的心理健康警讯,仍较不敏感。

Enzo 告诉我,从小到大,在学校面对这些「心理不适」的感觉,他总是自己憋着、放在心里累积:「我认为学校要让学生觉得这是可以讲出来的。」心理的卫教应该要普及,让学校鼓励同学察觉不适时,可以勇敢寻求协助,才能帮助到更多需要的学生。

学校应鼓励同学察觉心理不适时,可以勇敢寻求协助。

图/Monkey Business Images@Shutterstock

不过,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学校的某些心理健康资源,或许还准备得不够充足:以我就读的国立台湾地区大学为例,虽然校方会定期办理心理健康讲座、活动,让同学有机会舒缓身心灵压力,但校内的谘商资源其实非常吃紧,学生若想预约谘商初谈,必须在网络上「用抢的」,甚至只能预约到大约两周后的时段,量能恐怕有待加强。

标签: 台湾地区 增设 心理健康 请假 谈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100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