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尿频,尿检异常,竟是这种免疫复合物惹的祸

反复尿频,尿检异常,竟是这种免疫复合物惹的祸

一女童多次入院,其病因是一种近年来才开始认识的肾脏疾病。

一、病例简述

患儿,女,11岁,因反复尿频伴尿检异常2年余再次入院。

2021.01.02来院住院诊断“1、高钙尿症;2、肾炎综合征”,未予特殊治疗出院,基本稳定。

2021.10.08因感冒后出现尿频、颜面及双下肢轻微浮肿,查尿蛋白2+,隐血2+,至本院就诊。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2021.10.9):IgG 9.60g/L,IgA 1.53 g/L,IgM 1.85g/L,视黄醇结合蛋白 42.0mg/L,补体C3 0.94g/L,补体C4 0.38g/L,总IgE 81.6 IU/ml。诊断“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治疗7天,期间行肾穿刺:符合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情好转后出院。

2023.03.20因蛋白尿再次入院,再次肾穿病理所见:肾穿剌组织,皮质及髓质,内见肾小球33只,小球略肿胀,细胞增生,以系膜细胞及部分内皮细胞为主,小球内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腔狭窄,小球无明显粘连及新月体,小管细胞轻度浊肿,无萎缩,间质轻度水肿,无纤维化,极少量炎细胞浸润,间质血管无殊。冷冻切片见小球10只,小球内IgG+,IgA+,IgM-,C3+++,C4-,C1q-,Fib++,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袢。抗H因子抗体(-)。H因子 342.8μg/ml(200-1000),C3肾炎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2023.03.21): IgG 8.80g/L,IgA 1.79 g/L,IgM 0.99g/L,补体C3 0.19g/L,视黄醇结合蛋白 23.4mg/L,补体C4 0.31g/L,总IgE 123.0 IU/ml。

该病例病史已达2年以上,初次肾活检免疫荧光下仅见C3沉积,电镜下见到免疫复合物在基底膜内皮下、上皮下沉积。时隔1.5年后因蛋白尿加重再次活检上,C3+++,IgG+,IgA+,本次住院血浆C3有下降,上两次住院均正常水平,故可确诊为C3肾小球肾炎。

二、C3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

C3肾小球病的病理特征是肾小球以C3沉积为主+电镜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C3肾小球病(C3 Glomerulopathy)是近年来才开始认识的一类肾脏疾病,已成为肾脏病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外报道其占活检的比例为1.34%,发病率为2/106。C3肾小球病最显著的特点是肾小球以补体C3沉积为主和电镜下致密物沉积。补体旁路途径的异常激活是导致C3肾小球病的主要致病机制。

C3肾小球病的诊断标准为: 免疫荧光C3 阳性,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和C1q 阴性; 电镜在内皮下和( 或) 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除外系统性疾病。基于肾脏病理表型的差异,C3肾小球病又分为2个亚型,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disease, DDD)和C3肾小球肾炎(C3 glomerulonephritis,C3GN)

DDD 的免疫荧光染色C3 主要沿肾小球基底膜(GBM)呈短线状或绸带状沉积,电镜表现为连续、均质、飘带状电子致密物沉积于GBM 致密层,可伴包囊壁和肾小管基底膜沉积。光镜表现多样,25.0%-43.8%表现为膜增生样改变,其余可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图1)。

图1. DDD肾组织学特点注:A:光镜下肾小球呈膜增生性病变,肾小球基膜见不连续的嗜复红物沉积,呈“香肠样”病变(Masson,×400);B:免疫荧光C3沿肾小球基膜线样沉积,系膜区粗颗粒沉积,包囊壁阳性(IF,×400);C:电镜基膜致密层内见致密物电子致密物分布,基膜增厚(EM)

 不同于DDD,电镜下C3GN 的电子致密物(图2)主要沉积于系膜区、内皮下,部分可伴上皮下、肾小球基底膜内非连续性沉积。免疫荧光染色C3呈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于系膜区。光镜以膜增生样病变多见,亦可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轻微病变等,但严重时可伴新月体形成。

图2 C3肾小球肾炎肾组织学特点 注:A:肾小球呈增生分叶性改变,内皮及系膜细胞明显增殖(PAS,×400);B:C3 呈颗粒状在系膜区或短线状沿襻分布(IF,×400);C: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基膜内皮下沉积(EM)

三、C3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C3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部分伴有肾功能不全;血液中补体水平持续偏低。

C3肾小球病男女发病率相似,DDD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好发于5-15岁儿童,但也有约20%的DDD患者发病年龄较晚。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部分伴肾功能不全,75%患者C3水平降低,C4水平多正常。

C3肾小球病作为补体调节异常性疾病,可由不同补体调节异常所致。经肾活检病理诊断后,临床上应积极完善补体功能、补体成分及相关抗体、基因检查,年长患者需同时完善血清游离轻链,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检查(表1),包括:

补体途径活性测定[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P50)、补体H因子] ;

补体成分及调节蛋白检测[补体C3、C4、H因子、B因子、I因子、膜辅助蛋白(CD46)] ;

补体活性标志物的检测(各补体因子的裂解产物:C3a 和C3b、C4d、C5a、Ba 和Bb活性检测);

补体成分的自身抗体检测(C3NeF、C4NeF18、抗H 因子和B因子抗体);

基因检测首选基因组测序,包括单核苷酸的变化和小的插入及缺失,甚至更复杂的重排,例如拷贝数变异等。不同个体的突变基因种类或区域都不尽相同,应对相应基因进行综合筛选,如编码补体H因子,I因子,CD46的基因CFH,CFI,CD46的基因突变筛查以及编码补体H 因子相关蛋白家族的CFHR1,CFHR2,CFHR3,CFHR4,CFHR5的基因突变筛查。

表1. C3肾小球病补体旁路途径异常的筛选指标

注:sMAC指可溶性的膜攻击复合物,抗-FH指抗H因子抗体,抗-FB指抗B因子抗体;aC3肾小球病则常表现为C3阳性,免疫球蛋白阴性或少量沉积,C4d阴性

四、C3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

C3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为对症支持治疗+细胞免疫抑制治疗。

C3肾小球病10年肾存活率近50%,预后与补体C3水平无相关性,诊断时存在肾功能不全是预后不良因素。目前C3肾小球病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相关治疗方案多是结合发病机制以及既往的经验来制定。

由于C3肾小球病主要病因与补体变异相关,因此在治疗上传统治疗药物效果欠佳,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无明显效果。同样,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欠佳。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针对补体C5a 的单克隆抗体——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有个案报道使用依库珠单抗可以降低移植后复发DDD患者的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验证其治疗效果。

C3肾小球病的治疗目标在于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建议根据病因治疗,主要需控制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激活,具体包括:

(1)对症支持治疗: 降压、降脂,降压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为主。

(2)细胞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抑制过敏毒素的效应(C3a、C5a)、抑制免疫细胞应答或炎症反应、减少抗体的产生。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肾功能持续性进展、蛋白尿无缓解患者,病理学上肾小球急性病变明显(如新月体、毛细血管内增生等)的患者,但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其有效性,可甲泼尼龙冲击后续小剂量激素治疗或间断环磷酰胺冲击,或口服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治疗;抗CD20 单抗治疗适用于C3 肾炎因子阳性者。

(3)血浆疗法: 补体调节蛋白基因的异常(如H因子缺乏等)者,C3肾炎因子阳性者可行血浆置换或输注新鲜血浆。

(4)抗补体C5治疗: 依库珠单抗是抗补体C5单克隆抗体,防止C5裂解为C5a和C5b,减少C5a的产生,从而阻断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细胞作用。

参考文献

1.Mehdi A, Taliercio JJ. C3 glomerulopathy.Cleve Clin J Med. 2023;90(6 suppl 1):e1-e4.

2.王晶晶,毛建华,方澄清,等. C3肾小球肾炎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C]. 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 2014.

3.张丽华,刘志红. 重视C3肾小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9):777-780.

4.刘英杰,郭维康,刘文虎. 疑似C3肾小球病一例[J]. 临床肾脏病杂志,2018,18(10):654,封3.

5.曾彩虹. C3肾小球病病理特点及诊断[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9):781-785.

6.曾彩虹. C3肾小球病的认识与诊断[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6,25(2):155-156.

7.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J]. 器官移植,2019,10(5):526-532,539.

标签: 复合物 尿检 尿频 免疫 竟是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105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