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食品监管呼吁“紧箍咒”

养生之道网行业会展资讯:无证照作坊仍存在“游击队变正规军”需更多细则。

妈妈腌制的酸菜干、村里的野生红豆、私房秘制的蛋糕……这些网络美食或将被念上“紧箍咒”。日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有建议提出:生产经营网售食品须有实体店和经营许可证。但记者调查发现,无证无照私人作坊依然存在。

有卖家恐拿证投入大

“我们卖的都是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没有实体店,也都没有经过认证,这以后是不是就要全部下架了?”昨日,面对“生产经营网售食品须有实体店和经营许可证”的建议,多位网售食品的店主都担心“以后没得玩了”。

23岁的小军说:“开实体店要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证件,再加上租金工资,恐怕负担很大。”

记者了解到,在实体店的监管体系中,有包装的食品属于生产加工范围,应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也就是质监部门核发的QS证。而销售食品的店铺,则应有食品流通许可证。显然,和小军一样的众多卖家并无这些证件。而要取得这些证件,必须在生产场地、生产规模、管理模式等方面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

餐厅平台都要监管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就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并承担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未履行法定义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并先行赔付等——此项建议被认为可以填补网售食品的监管盲区。

广州餐饮行业商会副秘书长倪宏表示,要将“线上餐厅”纳入监管范畴,也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对互联网订餐平台、卖家提出硬性的卫生许可要求,建立追责制度。

零售网站

商家经营农家菜干、自制饼干、土特产,靠“绿色有机”吸引消费者。

“农家自己做的,无污染”、“想吃的土特产,超市里没得卖”……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很多市民在网上寻觅美食。“绿色、有机、天然、环保”则是很多自制食品网店最响亮的招牌,他们的食品也因此备受追捧。但是,自制食品到底靠不靠谱呢?

昨日,记者登录淘宝网进行搜索,仅“自制食品”四个关键字就出来2617个结果,豆腐乳、零食、坚果、调味品、水产品……自制食品的种类不少,而且有些在超市里难得见到。

在一家名为“乡×佬”的初级农副产品网店,记者看到,该店内售卖的梅菜干、笋干、番薯干等均为自家亲手腌制,没有经过任何的食品安全许可和检测。“我们包装使用的是自封袋,快递的时候再加一个纸箱,没什么问题的。”店主表示,就连包装袋都是自己买的白色塑料密封袋。

记者对比发现,该店内食品价格比超市内便宜近1/3,所以销量不错。

微信平台

商家为消费者代购奶粉,供应私房秘制食品,商誉靠朋友圈内口口相传。

“私房烘焙,味无止境”,“只为朋友限量用心制作”,“人在日本留学,顺手代购牛栏奶粉”……在微信通讯录内输入“代购”、“私房秘制”等字样,同样出现一大批“专做朋友口碑生意”的食品卖家。秘制卤菜、私房烘焙、祖传招牌菜……只要你加对方微信、在线支付,美食就会送上门。

标签: 紧箍咒 呼吁 监管 食品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82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