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道教炼养功夫的综合集成

外丹术的没落,促进了内丹术的发展。从五代北宋开始,道教炼养术的重点,逐渐由外丹转向内丹。  什么是“内丹”?简单地说,就是人身体之内精、气、神三者的一种结合物。元陈致虚说:“其用则精气神,其名则云金丹。”(《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卷首陈致虚序)金丹术为外丹异称,外丹所炼者为金石铅汞之属,故名曰金丹。内丹家以丹象日月,比之如阴阳、心性,神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与天地合一,比之为金刚不坏之体,故亦称曰金丹。

赵宜真《原阳子法语》卷上《还丹金液歌并叙》对内外丹法作了比较与说明,认为:“唯道集虚,本无二致。而修炼有内丹外丹之分者,缘遇不同,功用少异,而造道则一也。所调内者,自性法身本来具足,不假于外,自然之真。其进修之功,则摄情归性,摄性还元,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证之证,所以实证。胎圆神化,脱体登真。诀曰:‘一灵真性号金丹,四假为炉炼作丸。’是为真一为玄一,又名内丹也。所谓外者,幻假色身,未免败坏,必资外药点化成真。其服炼之功,则取日月之精华,夺乾坤之造化,刀圭入口,情欲顿消。骨肉都融,形神俱妙,白日冲举,上宾玉清。诀曰:‘木液本自丹砂出,金炼木液还丹体’。丹复化金,金而液之,是为还丹为金液,又名外丹也。”因此,道教炼养之道,亦称金丹大道,这主要是指内丹修炼。  道教养生家认为,内丹是道教炼养工夫的核心,是静功、动功、气功、房中、服食等功夫的综合发展。《上洞心丹经诀》以行气、胎息为内丹之义,谓“欲求神仙,当得至要,至要在宝精行气,服食大药。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十法,大要在还精补脑。虽云服气,而服气之法百余事,大要在始息。”书中有“修内丹法秘诀”,即以静坐行气着手,运精气过三关直入腑,“脑满之后,丹自玄膺而下,其味甘,其气香,至此则内丹成矣”。或行胎息法,“回风混合法,使精合神,神合气,气合真,混仑神丹。百日丹成。”《指归集》序称:“内丹之说,不过心肾交会,精气搬运,存神闭息,吐故纳新,或专房中之术,或采日月精华,或服饵草木,或辟谷休妻。”据此可知,内丹包容甚广。  关于内丹学说的缘起,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卷1认为源于黄帝、老子“求于册者,当以《阴符》、《道德》为祖,《金碧》、《参同》次之。”也就是说,内丹之学肇自先秦两汉时期。宋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王夷序称,“又古今诸仙,多尊《参同契》为丹法之祖。”至隋代,苏元朗著《旨道篇》,内丹之说始倡于世。再经唐末五代,崔希范、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等人大加推行,研讨内丹已成风气。入宋之后,承钟吕、陈抟丹法遗风,首推张伯端。其后递传,至白玉蟾而成内丹南宗一派。金元之际,王重阳开全真道门,有弟子七人,遂成内丹北宗一派。其后明代陆潜虚创内丹东派,清代李涵虚创内丹西派,此外尚有三丰派、伍柳派、先天派,青城派等等。这样一来,内丹便成为宋元明清道教的主要炼养方术而传播、流行。  内丹家将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作炉鼎,以精、气、神为内炼三宝。所谓的精、气、神,乃指人体先天秉赋的元精、元气和元神。其中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以神(意念)为火候,以精气为药物,以神驭气,以神炼精,使精气神聚凝不散,而结成内丹。他们又以五行配五脏,认为心在上,属火,卦象为离;肾在下,属水,卦象为坎。炼丹的核心就在于心肾相交,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而成纯阳之乾体。所谓“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里阴。从此变成乾卦体,潜藏飞跃总由心。”

炼丹的部位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其位置诸说不一。一般认为,上丹田在头顶中,又名泥丸宫,丹家称为乾宫。内炼中炼精化气之时,此处为还精神脑的地点;在炼气化神时,又为阳神上迁的地点。中丹田在脐之上,位于人体之正中。《性命圭旨·亨集》说:“天之极上处距地之极下处,相去八万四千里,而天地之中,适当四万二千里之中处也。若人身一小天地也,心脐相去亦有人才四分,而中心之中,适当四寸二分之中处也。”因中丹田为一身天地之中,乃藏元始祖气之窍,所以又叫作祖气穴。《悟真篇》说:“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叶文叔注:“玄牝之宫,即中宫也,中藏真一之气,生金精也。”中宫玄牝,亦中丹田。《金丹四百字·序》说:“能知此之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结胎在此矣。”强调了中丹田在内丹修炼中的重要性。下丹田又名正丹田,其位置医经一般指在脐下一寸三分处,丹经则指脐内一寸三分。在小腹外形轮廓中,冲脉的直线与带脉交叉地方与脐相平,形成田字,所以叫做丹田。它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古人称之为“性命之祖”、“生气之源”、“阴阳之会”、“脏腑之本”等。所以,历代炼功家都很重视下丹田的锻炼。在运炼的过程中,即以丹田为鼎炉。鼎炉一词是从外丹借用的,比喻内炼金丹的位置。鼎在泥丸宫,炉在下丹田。《悟真篇》说:“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这就指出鼎器的位置,乾宫在上,坤田在下,乌喻元神,兔喻元精,采以为药,沿督脉升至头顶,由头顶降下,接任脉入下丹田。这是炼精化气阶段之中上丹田与下丹田的作用,丹法中叫大鼎炉。至于炼气化神阶段,则不用大鼎炉而用小鼎炉。即上以黄庭中丹田为鼎,下以下丹田为炉,任元气氤氲二穴之间,以神静守,不再沿任督两脉循环。  大鼎炉是初级阶段,丹法中又谓之小周天。小鼎炉是中级阶段,丹法中又谓之大周天。《性命圭旨·元集·大小鼎炉说》曰:“凡修金液大丹,必先安炉立鼎。鼎之为器,匪金匪铁,炉之为具,匪玉匪石。黄庭为鼎,气穴为炉。黄庭正在气穴上,缕络相连,乃人身百脉交会之处。鼎卦曰:正位凝命是也。此之谓小鼎炉也。乾位为鼎,坤位为炉……火从脐下发,水向鼎中符,三姓既会合,二物自相拘,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此谓之大鼎炉也。”  内丹修炼过程,一般分为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四个步骤。筑基是基本功。重在填亏补虚,以达到精全、气全、神全。基础既固,方可炼精化气。凝阳子《至道心传》云:“夫筑基之法,即是收神、固精、裕气之诀,一身之内精气充实,骨髓坚强,是谓民安国富,方可入室下手,而求还丹之道也。”炼业化气是在筑基基础上进一步炼养精气神,是以神为用,合炼精、气,使之化为精气相合的"气"。进而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由有入无,重返先天虚空。

标签: 道教 功夫 集成 综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83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