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弓形体病防治】先天性弓形体病治疗

养生之道网导读:先天性弓形体病防治对宝宝健康成长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先天性弓形体病防治呢?下面教大家一些基本先天性弓形体病防治办法。

弓形体病( Toxoplasmosis)是鼠弓形体属原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分先天和后天感染二种。先天感染常累及多器官组织,以神经系统和眼部病变为主,是新生儿和小婴儿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畸形及智力精神发育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后天获得性感染多发生于免疫缺陷及免疫受损者,以内脏器官受累及全身症状为主,HIV感染患儿发生弓形体感染时常为暴发性。

病因

鼠弓形体是一种球形原虫,其裂殖体为卵圆形或新月形,(2~4)um×(4~7)um。组织包囊直径为10~100um。弓形体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中间宿主有鱼类、鸟类、爬行类、哺乳动物及人,终宿主仅有猫。弓形体生活史中有五种不同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G有性繁殖仅见于终宿主肠系膜上皮细胞内,肠上皮细胞破裂后,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经短期发育成熟后即具感染性。无性繁殖发生在中间宿主及终宿主的各种有核细胞内。急性期宿主尚无免疫力,弓形体在细胞内迅速繁殖形成假囊。慢性期弓形体在组织内形成包囊,可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不同发育时期弓形体的抵抗力不同。滋养体的抵抗力最弱,在外界迅速死亡。包囊的抵抗力较强,常温下感染力可维持1年以上,但56℃10~15min、80℃1min可将其杀灭,对酸碱及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强。卵囊不耐热,80℃1 min可将其杀灭。

发病机制

新生儿感染后,弓形体经血行扩散可侵犯多个器官和组织,在宿主细胞内寄生和繁殖,使细胞破坏,子孢子逸出后又侵犯邻近细胞,如此反复破坏,产生坏死灶,引起组织强烈炎性反应。当宿主产生免疫力,虫体繁殖受抑制形成不活动的组织包囊,而成为慢性感染。一旦宿主免疫力降低,即可从包囊内逸出,形成复发。弓形体亦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此外尚可引起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如梗死、钙化和发育障碍。

治疗措施

(一)抗弓形虫治疗的主要对象

1、免疫功能正常获得性弓形虫感染有重要器官受累者,如眼弓形虫病、脑弓形虫病;2、免疫功能缺陷宿主的弓形急性和隐性感染

3、先天性弓形体病患儿;

4、血清学试验从阴性转为阳性的孕妇(弓形虫的近期感染)。

(二)主要抗共性药物有乙胺咪啶、磺胺嘧啶(或磺胺吡嗪、磺胺二甲嘧啶、复方磺胺嘧啶、复方磺胺甲恶)、螺旋霉素、克林霉素和阿奇霉、克那霉素、罗红霉素等大环酯类抗生素,Atovaquone和Dopsone等。arprinocid、青嵩素及其衍生物、喷他脒(戊烷脒),氯喹络酮类药和5—氟尿嘧啶等药物经体内和体外均发现有抗弓形虫的作用。

(三)常用治疗方案主张采用诱导维持疗法,即首先采用4—6周多种有效的抗弓形虫药物的大剂量联合治疗,以进行诱导强化治疗,而后减少用药种类和减小药物剂量,进行抗弓形虫药物的长期维持治疗。一般维持治疗药物的用量是诱导强化时药物用量的1/2。(四)孕妇的抗弓形虫药物治疗一旦确诊为弓形虫的近期感染,应尽早地进行抗弓形虫治疗。孕妇忌用乙胺嘧啶(乙方以防致畸),可用螺旋霉素,每日2—4g,4次分服,3周为1疗程,间隔1周再重复治疗。孕妇还可应用克林霉素每日600—900mg,亦可联合用药。

做好防护治,健康成长。

标签: 弓形体 先天性 防治 治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88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