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怎么谈养生的

养生之道网导读:《庄子》里有一篇庄子专门谈养身的文章,即《庄子·养生主》。开篇即点明主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庄子》里有一篇庄子专门谈养身的文章,即《庄子·养生之道》。开篇即点明主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许多人把它翻译成“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并且把它奉为勤奋学习的名言,却忽略了庄子后面的话,“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庄子的原意,庄子想说的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欲望则是无限的,在有限的生命力,我们一直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甚至不属于我们,或者多余用不上的东西,这样是很危险的,如果舍不下,依然贪图纵容自己的欲望,那就除了危险,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庄子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要养生,首先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舍弃人不该有的,多余的欲望,不要被欲望掌控了自己,天天生活在得不到的痛苦和焦虑中。一个长期生活在痛苦和焦虑中的人,身体迟早会垮的,生命自然不能长久。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两句话的直译是:做好事的人,我们不一定要立即去赞美他,而做坏事的人,我们不一定要立即去惩罚他。许多人都不理解庄子的这句话,说,这是什么意思,庄子这不是纵容大家不做好事做坏事吗?

我们读老庄的经典,不能单纯的只是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它,也不能着逐字逐句的去解释它,而是要根据文章的整体意思,去领悟它。庄子的这句话真实含义是:万事要遵循自然之道,因为,有的人做好事是为了名利,而不是出自内心的善,而做坏事的人,往往是有其他原因的,不一定是出自自己内心的“恶”,所以,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做了好事,早晚会被大家称赞,人做了坏事,除了可原谅的,终究是要受到惩罚。

所以,人要养生,心必须要向善,不要因为不能马上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不做好事,也不要因为不会马上受到惩罚而做坏事。为了名利做好事,心中自然不能坦荡,做坏事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但是天天担心有一天被人揭发,受到惩罚,这样的人违反了天道,自然寿命也无法长久。

后面的话就好理解了,只有遵循自然之正道,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上养父母,下抚幼儿,可以享尽天年。那究竟什么是自然之正道呢?又如何顺从自然之正道呢?庄子随即讲了一个故事。

庖丁给文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文惠君说:“啊,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个地步?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不仅仅是宰牛的技术。开始我宰牛时,见到的都是整牛,三年之后,就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看。依据天理,我只需按照牛本来的生理结构用刀,把刀击中筋骨相连的大缝隙,再在骨节的空隙处引刀而入,那些经络相连、筋骨交错的地方都不会碰到,自然更遇不到那些坚硬的大骨头。

随后,庖丁开始说自己的感悟: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我的刀用到如今已经19年了,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开口的时候一样完好无缺,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在于牛的骨节间有缝隙,而刀刃却薄得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刀刃的活动肯定有足够的余地。所以这把刀用了19年还像刚开口时一样。虽然如此,但每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依然会惶惧警惕,然后凝气聚神,目光盯住此处,动作放慢。动刀虽然很轻,整条牛却哗啦一声,立刻解体了,就像泥土被倒在地上一般。这时候的我提刀站起,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干净收起来。

文惠君听完庖丁的感悟说道: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标签: 庄子 养生 怎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89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