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脱肛防治】婴儿脱肛预防

养生之道网导读:做好婴儿脱肛防治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婴儿脱肛防治呢?下面是一些婴儿脱肛防治的基本处理办法。

脱肛,又叫肛门直肠脱垂,是直肠或直肠黏膜外翻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病症。婴儿脱肛发病率较高。脱肛有轻重之分。早期脱肛能自行回纳。……脱肛,又叫肛门直肠脱垂,是直肠或直肠黏膜外翻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病症。婴儿脱肛发病率较高。

脱肛有轻重之分。早期脱肛能自行回纳。中期则反复脱出,往往不能自行回纳,需要用手托送后才能纳入肛内。到了后期,不仅排便时脱出,就连咳嗽、啼哭、行走、站立,也易脱出,还常常有局部坠胀感或出少量鲜血及黏液渗出。如果脱肛不及时回纳,有的会造成嵌顿、肿胀、疼痛、大便困难。倘时间太久,会发生糜烂、坏死现象,造成不良后果。

中医认为,脱肛主要是由于气虚下陷所致。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小儿身体尚末发育完善,骶骨弯没有完全形成,垂直的直肠没有骶骨弯的有效支持,因此当哭闹、咳嗽、腹泻等使腹内压升高时,直肠脱垂就极易发生。

危害

小儿脱肛初期,在排便后肠管从肛门内脱出,随后会自动缩回。反复发作后,每次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

便后都需要用手托回,常有少量黏液从肛门流出,患儿肛门处有明显的不适感,十分怕解便,常伴有身体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和消瘦。以后每当腹内压增加时,如哭闹、咳嗽、用力时就会脱肛。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只要让孩子蹲下来就会看到脱肛。

如果脱肛久不能复位,被嵌顿的直肠会充血、肿胀、出血,甚至造成坏死等严重后果。

由于不少小儿脱肛有自愈倾向,所以在治疗方面应采取保守疗法。当直肠脱出后,家长应及时使其复位,以免脱垂部位充血、水肿给复位带来困难。让患儿趴在家长的膝上,家长的手指涂上石蜡或麻油,然后缓慢地将脱出的套肠纳入肛门内,然后清洁肛周皮肤,用吊带将纱布垫固定于肛门两侧。

内治法

婴儿脱肛内治的基本原则是补气升提、涩肠固脱。常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黄芪6~10克、党参6~10克、S-big3~5克、炙甘草3~6克、枳壳6~10克、诃子肉3~5克。久泻久痢可加金樱子10克;兼食积腹胀可加谷、麦芽各12克,神曲979;便秘加大黄3克、火麻仁6~9克、咳喘气逆加桔梗6克、苏子3克、厚朴3克。上方每日煎服1剂,分2次服。

外治法

(1)五倍子15~30克、明矾10~15克、黄芩10克,加水煎取药液500毫升,乘热先熏,待温后洗浴局部。

(2)皮硝30克,加入开水500~1000毫升,乘热熏洗患处。

(3)白矾15克、石榴皮90克,煎水熏洗,每日2次。

预防保健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如能坚持l~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

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不能自行回纳的,宜及时采取手法复位。方法是:让患儿侧卧,尽量安抚不让其哭闹,然后用食、中、拇三指揿推脱出的顶端,即可回纳。回纳后,可用一棉球堵住肛门,再用橡皮膏将两臀部粘紧靠拢固定,并卧床休息。治疗期间注意改善患儿的生活规律,增强营养,并培养定时大便的习惯。

1.加强肛门护理和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先清洗肛门,并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揉托还纳。

2.大便时间不能太长,更不要久坐痰盂。

3.加强营养和饮食卫生,防止腹泻或便秘。

4.鼓励患儿作提肛锻炼。

做好防护治,让宝宝健康成长。

标签: 脱肛 婴儿 防治 预防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90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