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的正常值

文章目录

一、肌酸激酶的正常值
1. 肌酸激酶的正常值
2. 肌酸激酶的基本概念
3. 肌酸激酶的主要形式
4. 肌酸激酶的临床价值

肌酸激酶的正常值

1、肌酸激酶的正常值

男性24-170U/L;女性24-150U/L。肌酸激酶正常参考值与检测所使用的仪器,检测方法和试剂有关(可参考报告单所给参考范围),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机能低下,剧烈运动,手术抗菌素等等也可能使其增高。一般存在于心肌,肌肉细胞内。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对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预后。

肌酸激酶异常结果:

增高。主要用心肌梗死诊断,CK升高幅度较AST和LDH都大,且出现早,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估计。

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或手术后、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肺梗塞等。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需要检测的人群:

心肌缺血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2、肌酸激酶的基本概念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ATP:CreatineN-phosphotransferaseEC***)通常存在于动物的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1,2】,它可逆地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

3、肌酸激酶的主要形式

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根据目前已经测定的兔、人、鸡、鼠肌酸激酶的一级结构【3-6】,M型亚基由38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3KDa左右,分子内有8个巯基,但无二硫键。大熊猫肌肉型肌酸激酶也是二聚体酶,每个亚基由3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2KDa【7】。

4、肌酸激酶的临床价值

肌酸激酶的同功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8-10】,在各种病变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目前认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肌酸激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肌酸激酶作为研究蛋白质折叠的理想模型基于以下理由:i)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目前兔肌CK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已经解出【11】,每个亚基具有一个小的N-末端结构域和一个大的C-末端结构域。人肌CK的***

分辨率晶体结构也已经得到【12】。ii)多种条件下变性或修饰后的CK在体外仍可再折叠为天然构象【13-16】。iii)。CK是一个大的二聚体蛋白质,比小的二聚体或单体蛋白质分子更复杂,再折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中间体【16-18】,聚沉与正确折叠之间的竞争也被观察到【19,20】。

天然的肌酸激酶分子是一个紧密的球状结构。近来关于肌酸激酶构象变化和活力变化关系的研究显示了酶分子活性部位构象的柔性【17,21,22】,即酶分子活性部位的微区构象在变性剂作用下易发生改变而导致酶分子快速失活,此时酶分子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周海梦等人【23】用荧光探针标记兔肌肌酸激酶的活性部位,监测了荧光衍生物微区构象变化与相应酶活力丧失速度,发现二者几乎一致,为酶活性部位柔性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标签: 激酶 正常值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90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