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园|肝癌辅助治疗临床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日前III期临床研究IMbrave050的最新数据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公布。在以治愈为目的的切除或消融后复发风险高的肝细胞癌患者中,PD-L1免疫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以下简称“‘T+A’疗法”)在无复发生存期(RFS)方面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80%的肝细胞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仍可能遭遇复发,因此亟需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来防止早期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IMbrave050研究显示,中位随访时间17.4个月时,“T+A”疗法对比主动监测可减少癌症复发风险28%(独立审查机构评估的RFS结果,[HR]=0.72, 95% CI: 0.56-0.93; P=0.0120)。RFS获益在各关键临床亚组中总体一致。在数据分析时,关键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尚不成熟(7%事件率)。“T+A”疗法的安全性特征与该组合两种治疗药物的已知安全性特征和基础疾病一致。

IMbrave050研究的最新数据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23年年会期间进行了报告。为在下一次计划的研究分析时取得无复发生存期(RFS)的最终结果和更成熟的总生存期(OS)数据,随访仍将继续。

国内肝癌临床诊疗专家在第一时间对IMbrave050研究相关结果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共同见证肝癌辅助治疗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指出,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根治性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手段,但术后复发率持续较高是中国肝癌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 中国约77%的肝癌源于乙肝病毒感染,且具有基础肝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预后恶劣等特点,多数患者初诊时即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机会;即使能够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也常见复发转移,因此亟需可降低根治性治疗后复发率的辅助治疗来改善患者结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肿瘤外科主任周俭教授介绍,IMbrave050是首个针对干细胞肝癌辅助的三期大型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也证明了根治性切除或消融以后的无瘤复发的改善。在预设的期中分析中,“T+A”治疗也达到了最后的研究终点,主要的终点HR值达到0.72%,降低了近28%的风险。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沈锋教授表示,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然是提高肝癌疗效最关键的问题。尽管药物研究这几年的进步很快,但是真正改善患者生存的关键还是早期诊断、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另外,一旦得了肝癌以后,要规范化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肝胆外科主任陈拥军教授指出,“T+A”疗法从晚期肝癌的IMbrave150研究到早期术后辅助治疗的IMbrave050研究,为肝癌患者围术期全病程、全周期的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搭建了全方位的肝癌患者全病程管理体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副主任孙惠川教授表示, 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其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根治性切除术后仍存在较高的转移复发率,导致患者预后不佳。肝脏的免疫耐受性使其免疫能力相对低于其他器官,肝癌患者在手术后的免疫力通常会明显下降,免疫抑制状态更有可能加速肿瘤进展。作为全球首个在肝癌辅助治疗领域获得阳性结果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IMbrave050研究证明了PD-L1/VEGF抑制剂可增强手术切除或消融术后的抗肿瘤免疫应答,验证了将免疫联合疗法用于预防复发的理论机制。“T+A”疗法将有望填补当前肝癌药物辅助治疗领域的空白,为肝癌术后高危复发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潘嘉毅)

标签: 康健 肝癌 阶段性 临床 辅助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974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