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阻肺病患者起始三联治疗时,EOS是否为必要考量条件?——第二十届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辩论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也是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三联方案已成为治疗慢阻肺病不可获缺的药物。GOLD 2023[1]首次将三联方案纳入初始治疗,并增加EOS作为起始三联的考量条件,成为呼吸学者关注焦点。

4月8日,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上,呼吸界中青学者们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常春教授主持下,以「中国慢阻肺病患者起始三联治疗时,EOS是否为必要考量条件?」为主题开展一场精彩辩论。荣邀来自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亚红教授、北京医院郭岩斐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志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谢俊刚教授担任裁判。四位辩论专家各抒己见、据理力争,辩论赛全程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辩论专家

正方辩论嘉宾:图左:曾慧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图右:佟训靓(北京医院)

反方辩论嘉宾:图左:尹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图右:李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立论陈词

正方观点:必要,参考GOLD2023,起始治疗建议参考EOS≥300个/μL

EOS来源于骨髓,由造血干细胞分化。EOS在Th2型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EOS水平升高代表持续存在炎症反应,因此,伴高EOS表型的慢阻肺病患者应重点关注EOS水平。外周血、肺泡吸取物及痰液中EOS水平增高表示患者持续存在气道炎症,与患者急性加重息息相关。此外,外周血、肺泡吸取物及痰液标本中检测EOS水平一致性良好,外周血EOS可以作为评估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

ICS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抑制炎症基因表达,抑制EOS生成,诱导EOS凋亡。ICS通过控制EOS水平,缓解慢阻肺病高EOS表型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临床研究发现,EOS≥300个/μL的慢阻肺病患者急性加重风险明显增加。且EOS水平增加与患者病情恶化和住院时间延长明显相关。GOLD 2023对EOS≥300个/μL患者的起始三联治疗,有助于慢阻肺病患者实现早治疗早获益。

视频:正方观点

反方观点:非必要,EOS指标有局限性,应综合评估急性加重风险

深入剖析辩题本质,解析争论焦点—— EOS

- ICS直击炎症,降低急性加重和死亡风险

众所周知,炎症反应在慢阻肺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ICS可直击炎症[2],恢复和维持上皮气道完整性[3],从而改善慢阻肺病患者呼吸困难症状[4]、持续改善肺功能[5],降低急性加重风险[6],降低死亡风险[7]。因此,对于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患者应尽早使用ICS,抓住慢阻肺病治疗黄金窗口期。

- 多种指标可识别急性加重高风险人群,EOS非必要条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8],多种指标可用于评估急性加重高风险,包括:急性加重史、患者症状及6分钟步行试验等运动耐量评分、患者肺功能改变、合并症情况及纤维蛋白等多种生物标志物等。因此多种指标可用于评估急性加重高风险人群——ICS潜在获益人群,EOS非必要条件。

- 含ICS治疗对所有EOS分层的患者均有获益

GOLD 2019 [9]首次提出EOS≥300个/μL作为临界值并沿用至今,并且对EOS处于100~300个/μL患者从考虑使用ICS转为支持使用ICS。荟萃分析发现,ICS治疗对所有EOS分层患者在急性加重方面均有获益[10];KRONOS研究事后分析显示,EOS<300个/μL患者使用三联药物(如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与双联药物相比,可显著降低中重度急性加重发生率[11];ETHOS研究事后分析显示:与双联药物相比,三联药物治疗不同分层EOS患者均显著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对EOS≥100个/μL改善效果更显著[12]。另外,根据GOLD分组标准,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组EOS≥300个/μL的比例与急性加重风险无关[13]。

- EOS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测定时机难以选择

患者EOS测定结果易受进食、运动、昼夜节律、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4-15]。因此,EOS>300个/μL预测急性加重风险存在局限性,应综合评估急性加重风险。

视频:反方观点

攻辩&自由辩环节

正方:「EOS测量简便,EOS≥300个/μL是强有力的证据」

EOS>300个/μL作为起始三联的重要指标,血常规即可检查得到,且EOS的变异度与药物使用相关,但初始治疗患者不受此影响,且GOLD提出动态监测EOS。

EOS分层能够预测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当EOS≥300个/μL时,EOS与急性加重相关性最强。EOS≥300个/μL是频繁急性加重患者使用三联方案获益的重要指标。

慢阻肺病是异质性疾病,反复急性加重表型中一部分内型需ICS治疗,另一部分可能为感染导致,ICS治疗可能无获益,因此EOS是ICS治疗的风向标。

反方:「多因素可识别慢阻肺病急性加重,仅参考EOS不够全面」「不应仅参考EOS水平指导ICS使用,需综合评估急性加重风险」

除EOS外,既往的急性加重频率(≥1次重度或≥2次中度急性加重)、合并哮喘或存在哮喘特质、其他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FeNO等简单、易获取且无创的指标,都是帮助临床识别急性加重,指导使用三联药物的重要指征,可以指导临床诊治。

EOS<300个/μL的慢阻肺患者能否使用ICS仍存在争议。一方面GOLD对EOS100~300个/μL患者支持使用含ICS药物治疗。另一方面,2022 ERS指南也提出ICS的撤除应综合临床症状、急性加重等。仅以EOS作为指导ICS使用的唯一指标,缺乏循证证据,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急性加重等实际治疗情况综合考虑。

总结陈词

正方:起始三联需参考EOS,EOS不完美,但值得推广」

EOS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简便、易获得」的优势,且多项研究明确指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起始治疗应考虑EOS水平。EOS存在变异性等问题,GOLD 2023建议动态观察,且EOS从300个/μL突然下降到100个/μL以下的可能性极低。虽然EOS「不完美」,但对于中国庞大慢阻肺病患者群中,EOS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慢阻肺病诊疗指标。

反方:「EOS可以参考但非必须参考;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给予三联治疗方案」

中国慢阻肺病患者起始三联时,由于EOS指标具有局限性,仅可作为需要参考的指标之一,而非唯一必须考量条件。临床可以通过EOS评估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炎症情况,但考虑到血EOS的检测结果不稳定以及GOLD EOS标准在中国的不适用性,对于多症状、高风险的中国慢阻肺患者,不能仅根据一次EOS值来作为判定起始三联的唯一标准。应综合患者急性加重史、症状及运动耐量、肺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对中国慢阻肺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与治疗。《孙子兵法》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中国慢阻肺病对EOS的应用重点在于「动」、「善」、「改」。

专家点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亚红教授:EOS时慢阻肺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而真实世界中EOS的使用率并不理想,如何把现实问题转为临床实践是临床值得思考的问题。

北京医院郭岩斐教授:双方辩手均做了充足准备,文献掌握非常透彻,临场表现非常专业。EOS≥300个/μL确实是临床使用非常多的指标。反方辩手边破边立,首先强调EOS很重要,其他的临床指征也非常重要。EOS不仅300个/μL作为临界值很重要,100个/μL作为临界值也很重要。双方辩手达成共识,EOS「不完美」,但临床中仍需要使用EOS。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谢俊刚教授:正方从EOS的来源,EOS≥300个/μL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及GOLD对EOS的推荐三个维度来阐述。反方从EOS以外还有很多重要参考指标。双方均强调了EOS的重要性,而EOS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特征整合考量。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志义教授:反方将辩题引入ICS治疗的问题,正反双方内容都契合GOLD及国内相关指南,双方阐述有理有据、对答如流,提高了专家、学者对EOS和慢阻肺病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辩论!

主裁判陈荣昌教授总结:正反双方就「中国慢阻肺病患者起始三联时,EOS是否为必要考量条件?」展开辩论,让专家、学者对EOS产生了更多的思考。最新中国的慢阻肺病患者数据显示:EOS≥300个/μL患者约10%,EOS≥100个/μL患者约70%。现有研究证实EOS≥300个/μL的慢阻肺病患者使用ICS能够获益,而临床研究发现EOS<300个/μL的患者使用ICS也存在获益的可能,如何完善慢阻肺病EOS的限定条件与本次辩论主题不谋而合,是呼吸学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视频:专家点评

小结

EOS是识别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高风险人群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EOS并不完美,对中国慢阻肺病患者而言,EOS评估急性加重风险仍存在局限性。临床研究发现即便EOS

参考文献 (可上下滑动浏览)

[1] 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23 Report.

[2] Barnes PJ,et al.Pharmaceuticals (Basel) . 2010 Mar 8;3(3):514-540.

[3] Sekiyama A,et al.Int Immunopharmacol. 2012 Feb;12(2):350-7.

[4] Koarai A,et al.Respir Res . 2021 Jun 22;22(1):183.

[5] Rabe KF,et al.Ther Adv Respir Dis . 2021 Jan-Dec;15:17534666211034329.

[6] Ferguson GT,  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18 Oct;6(10):747-758. 

[7] Martinez FJ,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1 Mar 1;203(5):553-564

[8]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国际呼吸杂志, 2022, 42(24):1845-1863.

[9] 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19 Report.

[10] Dalin DA,et al.Respir Med . 2022 Jul;198:106880.

[11] Muro S,et al.Respir Res. 2021 Jun 28;22(1):187.

[12] Bafadhel M,et al.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 2022 D ec 6;17:3061-3073.

[13] Yang T,et al.Respir Res . 2022 Apr 29;23(1) 106.

[14] Gibson PG, et al. Respirology. 2018 Jan;23(1):12-13.

[15] Gerard J Criner. Chest . 2020 May;157(5):1075-1078.

本文完

责编:Jerry

标签: 三联 肺病 辩论赛 届中 考量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99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