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仙道的养生法

关于方仙道的方术种类,蒙文通先生将其分为导引行气、服食炼养以及房中养生三大流派。他说:“是古之仙道,大别为三,行气、药饵、宝精,三者而已也。”(《晚周仙道分三派考》,《蒙文通文集》第一卷第335页,巴蜀书社1987年版)  行气一词也作食气,它当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养生方法。从《山海经》、《吕氏春秋》中所说的“食气民”、“无骨子”、“饮露吸气之民”,到《行气玉佩铭》、《庄子》及《却谷食气》中记载的炼功理法,都证明行气之术在战国、秦汉之际相当流行。  《行气玉佩铭》是现存最早且完整地描述炼气过程的一件出土文物,郭沫若先生认为它是战国初期的作品,于省吾先生认为它是晚周作品。全铬共计四十五个篆文,今译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机本在上,地机本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译文参见郭沫若《奴隶制社会》、陈邦怀《战国行气铭考释》,后文载于《古文字研究》第七辑。)  这些铬文说明炼气首先要注重蓄气,从其强调“深”、“伸”、“下”的要领来看,这个“气”自然是蓄于丹田。正如东汉荀悦《申鉴·俗嫌篇》中所说:“若夫导引畜气,历藏内视,过则失中,可以治疾。”“邻脐二寸谓之关。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以禀授四气也。故长气者以关息,气短者其息稍升,其脉稍促,其神稍越,至于以肩息而气舒;其神稍专,至于以关息而气衍矣。故道者常致气于关,是谓要术。”桓谭《仙赋》亦曰:“积气关元。”气沉丹田,神凝关元,由于不断的蓄积,能量加大,渐渐的丹田之气就会运转,从下而上,通过尾闾、三关,沿背部督脉上升头顶,故曰“固则萌,萌则长,长则复,复则天。”显然,这样一个内炼神气的过程,与后世道教文献中所描绘的气功中的“周天”功景象十分相似。   《庄子·大宗师》曰:“真人之息以踵。”所谓“踵”,是指足底涌泉。以此来理解“天机本在上,地机本在下”,则《玉佩铭》所言这不仅仅是气功“小周天”功夫,而当为内丹“大周天”功夫。其轮廓与过程与汉唐内丹法相近,它应是道教内丹法的雏形。胡孚琛先生也认为,此玉佩当为先秦时的内丹学文物。他说:“历史资料证明,秦汉方仙道已秘传内丹修炼之术,这也可在《太平经》、《想尔注》等道书中找到踪迹。”(胡孚琛、吕锡琛《道家通论》第52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所谓玉佩,无非是古代贵族阶层的一种装饰品。然而在这样一件小小的玉佩上,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刻上了古代气法的关键要领,犹如后世的一首丹诀,这本身就充分表明气功活动深入王朝,作为一种养生方法,大抵已成为贵族阶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由之而形成了以王乔、赤松为代表的先秦行气派。  《淮南子·齐俗训》曰:“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内新,遣形去智,抱素返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同书《泰族训》说:“王乔、赤松,去尘埃之间,离群特之纷,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乏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蹀虚轻举,乘云游雾,可谓养性矣。”后汉桓潭《仙赋》亦说:“夫王乔、赤松,呼则出故,翕则纳新,夭矫经引,积气关元,精神周洽,鬲塞通流,乘凌虚云,洞达幽明。”(《艺文类聚》卷78引)这些文献中把王乔、赤松列为一派,并指明他们的功法重点在于吐故纳新,积气关元,这恰好证明其与《行气玉佩铭》的渊源关系。   据高诱注《淮南子·齐俗训》曰:“王乔,蜀武阳人也,为柏人令,得道而仙。赤诵子,上谷人也,病疠,入山导引轻举假上也。”蜀之武阳,在今四川彭山县境。《续汉志》中有武阳县,刘昭注引《益州记》曰:“县有王乔仙处,王乔祠今在县下。”今彭山县境北平山,即王乔炼养成仙处。后张陵创教,于此立北平治。《无上秘要》卷23引《正一气治图》说:“北平治上应室宿,山上有池,纵广二百里,中有芝草神药,昔王子乔得仙之处。”赤松子亦在巴蜀活动,《列仙传》说他“至昆仑山,常止西王母石室中。”今四川松藩有古赤松子观,谓为赤松子修道成仙之处。   此外,《列仙传》中精通气法者尚有邛疏,“周封史也。能行气炼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至数百岁。”有羌人葛由,周成王时修道绥山,师从者颇众。“绥山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足仙,亦足以豪。”他们均以内练神气而闻名当时,成为先秦方仙行气派的代表。   后来赤松之术经川北流至陕西、中原,故关中地区行气派推重赤松子,至西汉张良犹言“愿从赤松子游”。王乔、彭祖之术则沿长江、汉水流域,传播于荆楚吴越,成为南方丹法系统的先祖。楚国屈原作《楚辞·远游》篇讲内炼丹法,即师承王乔、彭祖之遗教。《远游》曰:“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淡无为而自得。闻赤松之清尘矣,愿承风乎遗则,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着而日延。奇傅说之托辰星矣,羡韩众之得一。”又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餐六气而饮沆瀣兮,餐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幽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一息。见王子而宿之兮,审一气之和德。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无滑而魄兮,彼将自然。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这是讲仙游还是内炼呢?后世学者议论纷歧。惟明王船山独排众议,确定其系内炼丹法著作。他说:“此篇之旨,融合玄宗。魏伯阳以下诸人之说,皆本于此,迹其所由来,盖王乔之遗教乎!”“所述游仙之说,已尽学玄者之奥,后世魏伯阳、张平叔所隐秘密传以诧妙解者,皆已宣泄无余。”即指明《远游》篇为战国之丹经,而与王乔之仙道实有一脉相传之渊源。此说证以《行气玉佩铭》所言丹法,当属可信。

标签: 仙道 生法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83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