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的意思就是,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那么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呢,本文从修养精神和提高免疫力这两个方面讲述了这个问题。

养生实践证明,要实现强身健体、却病延年,关键是要未病先防,把预防寓于养生的实践之中。《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观点,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大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了解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基本知识的重要性,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才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寿而康”的目标。

  防病精神六要素

一、 顺应自然,法于阴阳

人生存于自然界中,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之所以能生存和繁衍就是因为他们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也会产生差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二、 运动形体,和于术数

人的形体内含精、气、神,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形体又是人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肤、血脉筋骨、脏腑组织等均有抵抗外邪的功能。因此,养生防病须重视形体的调摄。运动形体还能增强脾胃机能,有助于气血的化生。

三、 充养正气,食饮有节

气充满全身,运行不息,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营养素)是气的生成之源,气的盛衰和运行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强弱寿夭。食饮有节要做到饮食定时定量,不偏食、不嗜食、不多食。提倡:食宜早、食宜暖、食宜少、食宜淡、食宜软、食宜缓。

四、 固护阴精,不妄作劳

要固护阴精就要注意劳逸适度,过劳妄行、过逸对健康都不利。孙思邈说:“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因而主张“不欲其劳,不欲其逸”。

固护阴精还要注意节制房劳。

五、 静神内守,情志调节

养生要保持精神思维活动的清静内守,使精、气、神得到休养生息。中医学认为心神主宰全身,心神受伤,全身五脏六腑都会受到影响。精神情志常宜和悦愉快,避免躁、忧、悲、惊、怒等不良情绪。调养的方法有“清静养神”、“以情胜情”、“四时调神”等。

六、 形神共养,性命双修

形,指形体,包括了人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盈其间的精血,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养生诀窍:平衡的心态,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优美的环境。

标签: 与其 之后 于有疾 于无疾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87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