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生活中总会看到很多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即便是亲近如邻居家人也难免会出现争执而僵持不下,轻则自己生闷气,重则破坏亲密关系,老死不相往来,生气是养生的第一禁忌,无论你吃什么珍馐佳肴都不能修补生气带来的身神俱伤。那么如何制怒呢,怎样才能不生气也是一门学问。

  不生气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爱地巴,他一生气就绕自己的屋子跑三圈。到老了,他的屋子很大了,他绕三圈需要很长时间。有人问他,他说,年轻时,看见屋子小,就想哪有时间和人置气。老了屋子大了就想屋子都这么大了,还和那些人见识什么呢。生气只是自己的一种情绪,控制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控制情绪了。没人能永远生气,所以生气时,作自己身心的主人,耐心观察负面情绪的动态。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别人呕出来的东西你咽下去。

在一辆公交车上,两位乘客为一件小事打了起来,仅仅因为一位乘客的塑料袋子从货架上掉落下来,砸到了另一位乘客的肩。这本来是一个意外,也并未伤着人,但那位被砸着的乘客随即破口大骂,事主向他道歉,他还是不依不饶,指责个没完没了。事主一时压抑不住,就和他吵了起来。吵着吵着,两人便动起了手,最后被赶来的民警带到了派出所。对于一些让自己生气的事,当怒则怒,该忍则忍,该怒的时候却忍了,那就是一种懦弱,底气不足,既缺傲气,又缺傲骨;该忍的时候却怒了,那就太鲁莽,行事全凭意气,后果会很棘手。分寸若能拿捏得当,那就说明自己是一个有原则,有立场,有胸怀,晓人情,明大理的人。

  生气的四重境界

①你气,我也气

平时,你惹我,我惹你,或他人挑拨,你急我也急,你气我也气,你摔罐我摔盆,你初一我十五。为了争面子,要自尊,彼此互不相让,愈演愈烈。裂痕越赌越深,情感越伤越重。同事容易对立,朋友容易分手,邻里容易结仇,夫妻容易决裂。甚至彼此会嫉恨终生,等落个两败俱伤的境地,已悔之晚矣!

②你气,我不气

这有两种表现形式:或因我有涵养,有气度,不斤斤计较,或用刺激、嘲笑的方式,故意以不气的态度伤害对方。前者往往是稳住了自己,忽视了对方。把对方气歪了,得罪了,甚至已积怨成仇了,自己还忘乎所以,浑然不知。后者是将自己的快感建立在他人的伤痛之上,更易结怨,更易对立。一时图痛快,伤人过甚而遭报复时,其下场亦可悲也!

③我不气,也不让你气

你我矛盾了,冲突了,先做到自己不生气,再想方设法把对方从生气的泥潭中拯救出来,达到互谅互让、和好如初的境界。实现这一境界,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对方的处境和苦衷,学会自我反省,多想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学会顾全大局,不图一时一事,学会吃亏忍让,以言行打动对方,学会设台阶,下台阶,不计前嫌。只有这样,彼此才易化干戈为玉帛,岂不善哉?

④你我都不气

生气,具有规律性,又具有突发性,且生气的对象、诱因、背景也是复杂多变的。即使彼此有高尚的品格、兼听的气度、丰富的阅历、虑事的缜密、运作的技巧、完善的沟通,也只能在一时一事上容易做到无气可生,皆大欢喜。而双方终生相伴,或各自融入社会,与他人相处,达到永远无怨无气的境界,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啊!但拥有这一境界的人,哪怕是暂时的,也是幸福的、可贵的、令人敬仰的!

  古代人制怒养生

清代东阁士阎敬铭写的《不气歌》更是使人猛悟: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风靡一时的《莫生气》也是同样的意思,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由此可见,养生之道虽无一定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古今许多名人的养生诗歌,对自己的长寿经验都有总结,那就是制怒。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换种思路想,你就会发觉另一番光明的天地。

标签: 倘若 生气 无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jk.hahacn.com/detail/870243.html